新的pcb革命
时间:【2018-08-21】 共阅【2977】次 【打印】【返回】
无线充电技术,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。无线充电,又称作感应充电、非接触式感应充电,是利用近场感应,也就是电感耦合,由供电设备(充电器)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,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,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。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,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,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。
3月6日消息,创威PCB电路板分板机分享,无线充电技术是电子行业增长最快的领域,得到了广泛应用。消费者对电池供电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需求,以及极不方便的不断进行充电等因素促使该技术的应用高速增长。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设备发展非常迅猛,随着这种趋势的继续,无线充电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是一种便携式设备使用习惯。
考虑到开发标准、小型化解决方案和低成本等因素,磁感应(MI)和磁共振(MR)是消费类市场上的两种主要无线充电传送技术。由于紧密的磁耦合,MI目前具有较高的电力传送能力,易于设计,转换效率较高,而MR更具空间自由度,每个发射台支持多个接收器件,对近场金属物体的热积累影响较小。在MI领域主要有两种标准:无线充电联盟(WPC)的‘Qi’标准,以及充电事物联盟(PMA)的相关标准。对于目前基于MI的便携式设备设计人员,这带来了能否确保Qi和PMA两种标准兼容的问题。MR标准主要是由A4WP (无线充电联盟)控制的。Qi或者PMA标准的产品兼容性目前还在讨论中,预计明年就会出现基于A4WP的产品。本文介绍无线充电以及相关的MI和MR技术。还会讨论芯片制造商怎样实现当今的MI无线充电接收器IC,帮助克服MI技术的双重标准问题。